①氣缸進油量過少此時可見注油器的視油罩內油阻積不下沉,拆開出空壓機內油管螺母或打開止逆閥上的閥門觀察,若有氣泡冒出或手摸油管發熱,則表明止逆閥 不嚴密,應及時修理。
②注油器供油不良應拆卸、清洗、檢查油管是否堵塞,柱塞與套的磨損程 度,各處滾珠與座的密封情況。
經修理或更換嚴重超差的零件后,正確調整柱塞 行程使供油量達到要求。
③在氣缸內壁、排氣腔內、活塞與活塞環及氣閥上焦砟、積炭嚴重。原因如下。
a.吸入空氣過臟; 空氣中的灰塵、雜質等與潤滑油混合為硬化物,在一定 溫度和壓力下與油中的有機物焦化成黑色油渣,時間一長便形成厚實的積炭(其 危害極大)。
應拆下有關部件認真清洗,除去積炭; 對空氣過濾器(尤其是濾網) 應勤加清洗除污。
b.壓縮溫度過高易使缸內潤滑油結焦、積炭,當壓力不正常時尤甚。應加 強冷卻(必要時采取強制通風、散熱等辦法來改善冷卻效果) 和進行有針對性的 檢修。
c.氣缸供油過多促使焦砟形成,應適當調節注油器的供油量。
d.油質太差易炭化,應換成優質潤滑脂。
e.刮油環密封不嚴或已損壞(包括填料的刮油環),刮油效果差使油竄入氣 缸而增加缸內油量,應修理或更換損壞的刮油環。
(3) 潤滑油的消耗量過大
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:O各油路連接處有漏油現象,應緊固連接螺母或更換 密封墊; 注油器供油過多,可調節柱塞行程,減少供油量。
油池油位過高或活塞環磨損嚴重,應隨時保持合適的油位及活塞環的完好程度;
刮油效果太差,由于刮油環磨損過大而收縮不均使與活塞桿的配合間隙過大,或因活塞桿磨 損不均、圓柱度超差而竄油。
這時應按活塞桿的技術要求檢修或更換刮油環。當 泄(回) 油通路堵塞時,應清洗疏通油路。
(4) 潤滑油過濃、過稀、過臟,油面過高以及供油過多或過少
這些導致潤滑不良的因素都會造成如下故障出現: 嚴重積炭、摩擦面過熱、 軸承過熱、壓縮機過熱、油壓下降、耗油量過多等。
從而加劇活塞環與氣缸以及 各運轉部位摩擦面的磨損,使設備的性能下降,零部件的使用壽命縮短,嚴重時 會引起活塞在缸內“卡死”造成重大事故。
而隨著壓縮空氣被排到冷卻器、儲氣罐和輸氣管網中的油量增加,更是造成嚴重的燃燒、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因此應力圖避免這些因素的發生,必要時需更換新的潤滑油,不能局限于規定的 換油時間,尤其是在粉塵較多環境作業時。